自考心情:在自考中找到学习的最大乐趣
现在想来,如果我无缘走出大山,也许会和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地地道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地里“刨食儿”的农民。4年的时光,在人的一生中也许只是沧海一粟,但我却用它“读”完了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科。
我出生在塞北的一个农家。父亲在我们那个只有二十几户的村落里算得上个文化人。父亲写一手好字,一年中除了农忙时节,最忙的就要数腊月时给村里人写春联了。在17岁以前,我没去过县城一趟(家里离县城有100多公里),我出的最远的一次门儿是去嫁到临县的大姐家,而那已成为了我儿时7岁的美好记忆。1988年,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让我参加中考,因为即使是我考上了也没有钱让我去读高中。
1990年我刚满17岁,来到首都北京当了兵,一当就是5年。那时,只有初中文化的我,业余时间喜欢爬爬“格子”,无奈乌鸦喝水——水瓶(平)太低,我无缘考学和提干。退伍后,凭着自己发表的一些文字,我被一家杂志社录用了。当兵和从业的经历告诉我,没有知识不行,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掌握。以后我又参加了电视中专、电大大专的学习,因为感觉太难,我选择了放弃。当时的感觉就像是丢了主心骨儿——没着儿没落儿的。
我“视听生”时上的那所学校和崇文区自考办原在一个院。在那之前我就知道自考,听说自考很难,但学历却很硬,拥有一张自考毕业证书成了我的梦想。我信誓旦旦地要参加自考,可我当时的女朋友并不支持。在她看来我只不过是心血来潮,说我在学习上还不得要领——没有找到窍门儿。她对我的“打击”使我没有后路可逃,只有背水一战了。
2000年下半年,我报了《写作》和《古代汉语》两门课。《写作》这门课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毕竟我是有些“底子”的,虽是半路出家,但也算占着点优势,而《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占8个学分,是重中之重。我参加了这两门课的辅导班。教我们《古代汉语》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老教授李大魁老师,他是个个子不高的干巴老头儿,教起课来风趣、幽默而且博学,课堂上的气氛轻松而又活跃,课间大家也爱找他交流,看似枯燥的文字,大家上起课来却津津有味。考完,我那两门课的成绩刚刚及格,但女友和我都很高兴,我们吃了一顿肯德基以示庆贺。
2001年上半年,我报考了《现代汉语》和《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也许是大意失荆州吧,6月份领成绩时两门课的成绩加在一起还不到60。我气急败坏地把成绩单撕得粉碎。在次年考试时,我一下报了5门,而《现代汉语》却考了我专科段的最高分——83分,但不幸的是《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再次飘红。这门课简直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我接连考了4次才侥幸过关。第4次时,我不敢怠慢,像是一位视死如归的勇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真怕落得个项羽的下场——无颜去见江东父老。
在学习上,我感觉我是属于“笨”的那类,考试成绩有的也只是勉强过关。自考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我相信只要锲而不舍,永不言败,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在填写毕业生登记表时,我写到:
4年弹指一挥间。自2000年下半年至今(2004年)的4年,我用了在校大学生读本科的时间读完了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科。回想这4年,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一切不过如此。
我感谢自考。是自考,坚定了我的信念,没有信念的人,是碌碌无为的人;是自考,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光阴不能虚度;是自考,圆了我的大学梦,让我一个农家子弟,虽无缘于高考,但却无愧于人生,无愧于自己。
自考人生!学习人生!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越来越好,因为我是一名自考生!
在我看来,参加自考已不单单是为了一个学历,最重要的是在自考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在学习、考试和期盼中,自己更加充实,更加自信。
本网声明:
(一)由于每年自学考试政策都会有所调整和变化,本网站仅提供考试信息供大家参考,具体敬请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szzxtedu@163.com 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