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博士后自考起飞
孙振玉简历
1980年-1996年:在滕州市中医院工作;1989年-1993年:读高教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顺利毕业;1996年-2000年:在山东大学文学院学习(文艺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学习(文艺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200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为山东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管理员。
12月3日是第十六个国际残疾人日,今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为残疾人提供体面的工作”。2日,记者采访了我省首位残疾人博士后孙振玉,他希望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残疾人朋友,勇敢地迈出家门接受教育,残疾人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社会。
求学融入社会
小学毕业后因残疾中断了学业,42岁时取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后资格……一谈到老子的道学思想就滔滔不绝的孙振玉,身上散发着浓浓的学者气息。“残疾人如何自食其力?我希望自己走出一条以求学融入社会的路子。”孙振玉说。
今年9月,在山东大学新校图书馆查阅图书的学生们发现多了一位拄着双拐的管理员。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今年刚刚从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的孙振玉——我省残疾人博士后第一人。
虽然学历很高,孙振玉在求职之路上还是尝到了一个残疾人在社会中“被孤立”的滋味。今年从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他在北京参加过两次招聘会,两次都被保安拦在了招聘会门外,他向北京、陕西、广西的几所大学投去简历,甚至赴西安试讲,也没有成功。
最终,硕士时就读的母校山东大学向他敞开了大门,“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孙振玉说,“这也表明残疾人还是能够通过求学融入社会的。”
做一个自主的人
1965年,孙振玉出生在山东滕州的一个医生家庭,5岁那年,脊髓灰质炎让他瘫痪在床。父亲孙清振给他做了一个带手柄的木板先练习爬行,渐渐地他可以撑着一个高凳子行走了。后来拄上了拐杖,他常常因为找不到平衡而仰面摔倒,回忆童年时,孙振玉眼中闪过一丝痛苦。
虽然小学毕业时考了全校第一,但没有一个中学肯接收他。直到1982年,辍学多年的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电视大学枣庄分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班,1993年拿到了高教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拄拐求学到今年从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孙振玉的父亲孙清振对儿子的学术成绩也连呼“没想到”。
为什么一定要读书?孙振玉说,这是他对自己命运的“自主性”的选择,“生命中有些东西我们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都是我们不能自主、无法选择的。但是有没有东西是能够自主的?如果有,我们就应该去追求。我选择做一个自主的人。”
严谨治学简单生活
目前仍然独身,孙振玉在山大老校第二宿舍的家里有些凌乱。卧室里,记者发现两个“待遇”迥然不同的柜子。在书桌旁,是两个两米多高的木制书柜,做工精致,“花了1500元,这是我在市场转了大半天挑到的,有玻璃门,不容易落灰。”这个书柜装满了孙振玉在人大就读时的所有专业书籍。相比之下,床边摆着的简易衣柜则“寒酸”很多。
“严谨治学”成了他多年的习惯,博士期间他有22篇论文发表,10篇刊登在核心期刊上。采访中,孙振玉对于求学的回忆很少提到“苦”这样的字眼。
本网声明:
(一)由于每年自学考试政策都会有所调整和变化,本网站仅提供考试信息供大家参考,具体敬请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szzxtedu@163.com 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